| 
					
						|  |  
    					|  |  
    					| 菹草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 |  
						| 胡天印1, 2, 谢佩君2, 晏丽蓉2, 李铭红2, *, 乔云蕾2 |  
					| 1.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18 2.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浙江, 金华 321004
 |  
						|  |  
					
						| 
								
									| 
											
                        					 
												
													
													    |  |  
													    | 摘要 以沉水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 通过生态缸模拟试验, 研究菹草的种植密度对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 探索沉水植物菹草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 (1)250 株⋅m–2 密度组的菹草体内Cd、Cu、Pb 元素的平均增量最大, 分别达到30.02 mg⋅kg–1、271.2 mg⋅kg–1、226.48 mg⋅kg–1, 富集效果较好; 167 株⋅m–2 密度组菹草体内Zn元素的平均增量最大, 达到423.08 mg⋅kg–1, 可见该密度下对Zn 的富集效果最好。(2)菹草对四种重金属富集能力而言,在实验的三个密度组中对Zn 的富集效果都是最好的, 生物富集因子BSAF 分别为7.77、9.57、8.16; Cd、Cu、Pb 在250 株⋅m–2(每缸30 株)密度组下BSAF 分别达到最高7.63、6.33、3.93。(3)回归分析的曲线估计, 可知菹草植株中的重金属含量(y)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x)是一种线性回归的关系。回归方程通式为y= –ax+b, 决定系数R2 都接近1, 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均达到显著水平。 |  |  
															| 关键词 :
																																																																菹草, 
																																																																	沉水植物, 
																																																																	重金属, 
																																																																	富集, 
																																																																	修复 |  
															|  |  
													
														
															| 
																																																																																																										
																					| [1] | 杨玉峰, 梁浩亮, 黄舜琴, 刘锦荣, 林彩容, 冯建祥.  广东惠州3类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估[J]. 生态科学, 2020, 39(3): 95-. |  
																					| [2] | 王立志, 董彬, 宋红丽, 李宝, 安娟. 衰亡期黑藻与生长期菹草交替生长对水体磷迁移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60-. |  
																					| [3] | 郜雅静, 李建华, 卢晋晶, 靳东升, 郜春花.  生物修复剂TF3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 39(2): 114-. |  
																					| [4] | 陈修报, 刘洪波, 戈贤平, 杨健.  背角无齿蚌对养殖池塘底泥释放重金属的净化效果[J]. 生态科学, 2020, 39(1): 20-. |  
																					| [5] | 刘政, 许中秋, 张鑫洁, 赵子荀, 冯凯, 吴秀萍, 张耀琴, 许晓岗.  刺楸年轮中重金属含量动态变化及富集特性[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28-. |  
																					| [6] | 阿提姑·吐尔洪, 李新国*,李志, 刘彬,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新疆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53-. |  
																					| [7] | 美合日阿依·希尔亚孜旦, 玉米提·哈力克*,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阿克苏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富集特征[J]. 生态科学, 2019, 38(6): 30-. |  
																					| [8] | 康迪, 邹书珍*. 大熊猫栖息地地震受损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73-. |  
																					| [9] | 袁野, 张尹哲, 吕超超, 马徐发, 夏成星. 外来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3种沉水植物的牧食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5): 23-. |  
																					| [10] | 左丹丹, 黄金文, 闻高志, 岳梅, 刘盛萍. 庐江废弃明矾石矿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生态危害评价[J]. 生态科学, 2019, 38(5): 86-. |  
																					| [11] | 吴芮欣, 马会强, 支天一, 初兆娴, 李爽, 石珍瑜, 韩泽治. 两种幼龄乔木修复林下土壤改良及植被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3): 71-79. |  
																					| [12] | 王惠明, 林小兵, 黄欠如, 刘晖, 俞莹, 武琳, 郭乃嘉, 张鸿燕,周青辉, 周利军. 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及糙米重金属积累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9, 38(3): 152-158. |  
																					| [13] | 蔡卓平, 刘伟杰, 骆育敏, 吴皓, 刁盼盼, 段舜山. 重金属镉和铅胁迫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3): 211-217. |  
																					| [14] | 黑泽文,向慧敏,章家恩,梁开明. 豆科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9, 38(3): 218-224. |  
																					| [15] | 马晓霞, 姜兆玉, 王永飞, 程皓.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汞(Hg)的分布特征[J]. 生态科学, 2019, 38(2): 9-1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