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亚两种常见珊瑚健康与白化状态反射率特征分析 |
陈标1,2, 黄晖1,3,*, 陈永强1,3, 雷新明1, 张诗泽1,2, 周国伟1,2 |
1.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39
3.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重点实验站, 三亚 572000 |
|
|
摘要 对三亚海域常见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和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健康与白化状态的反射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健康状态下风信子鹿角珊瑚与疣状杯形珊瑚反射率波形相似, 在575 nm、605 nm、650 nm 处均出现特征波峰; 白化状态下风信子鹿角珊瑚与疣状杯形珊瑚反射率高于健康状态珊瑚反射率, 波形较平缓,其中白化风信子鹿角珊瑚反射率在675 nm 处出现显著波谷, 为叶绿素对光吸收导致。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 6对健康与白化状态珊瑚反射率进行Bray-Curtis 相似聚类(CLUSTER)分析, 显示在80%相似水平上可以对健康与白化状态珊瑚反射率进行区分。一阶导数表明, 风信子鹿角珊瑚敏感波段为490 nm—570 nm, 疣状杯形珊瑚敏感波段为550 nm—575 nm, 不同种类珊瑚敏感波段具有差异性。
|
|
关键词 :
三亚,
珊瑚,
健康与白化,
反射率
|
|
[1] |
周继豪,沈小东,张平,赵志伟,赵秀兰,彭伟. 珊瑚砂改良为目的的离岸岛礁有机固废处理策略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6): 176-181. |
[2] |
杨晓红, 黄永梅, 兰柳波, 詹静婷, 江黎明, 罗辉. 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可培养富脂海洋微藻的生物多样性[J]. 生态科学, 2016, 35(4): 52-61. |
[3] |
张诗泽, 黄晖, 张浴阳, 周国伟, 江雷, 陈标. 鹿回头多孔鹿角珊瑚与丛生盔形珊瑚性腺组织学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1): 41-46. |
[4] |
钱军, 李洪武, 王晓航, 朱潜, 刘建根. 大洲岛珊瑚礁海域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J]. 生态科学, 2015, 34(6): 22-29. |
[5] |
李少朋, 邢前国. 潮滩底栖微藻生物量垂直变化对其遥感反演模式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155-1159. |
[6] |
雷新明1,2,3, 黄晖1,2*, 黄良民1. 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藻的生态作用研究进展[J]. , 2012, 31(5): 585-590. |
[7] |
杨顶田, 曹文熙, 杨跃中, 许晓强, 李彩. 珠江口水体的光学特征及分析[J]. , 2004, 23(1): 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