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生态科学
  研究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夏季混养鳙和银鲫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养殖池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陈辉煌1, 陆开宏1,*, 郑忠明1, 华建权2, 李越蜀1
1. 宁波大学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宁波315211
2. 慈溪市海洋与渔业局, 慈溪315300
全文: PDF (638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基于2011年6—8月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凡纳滨对虾低盐(2—3.2)养殖塘调查取得的数据, 分析了混养鳙和银鲫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养殖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1) 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藻类5门32属48种, 其中蓝藻门16种, 绿藻门20种, 硅藻门5种, 裸藻门5种, 隐藻门2种, 主要优势种为螺旋藻Spirulinasp.)、湖泊鞘丝藻(Planktolyngbya limnetica)和湖生卵囊藻(Oocystis lacustris)等。(2) 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浮游藻类平均生物量(22.7 mg·L−1)要低于仅混养银鲫的(32.6 mg·L−1)和单养对虾的(34.0 mg·L−1), 其中混养鳙和银鲫与仅混养银鲫的蓝藻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6.4%与45.1%, 要低于对虾单养池塘的68.1%。(3) 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浮游藻类群落相似度在中、后期较高,而仅混养银鲫的虾塘在后期相似度变化较大。因此, 混养适当密度的鳙和鲫能够改善虾塘藻相,  防止藻过度增长,  促进养殖期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陈辉煌1
陆开宏1
*
郑忠明1
华建权2
李越蜀1
    
引用本文:   
陈辉煌1, 陆开宏1,*, 郑忠明1, 华建权2, 李越蜀1 . 夏季混养鳙和银鲫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养殖池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4, 33(3): 459-466.
链接本文:  
 http://www.ecolsci.com/CN/Y2014/V33/I3/459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