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永良.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发展[J].环境科学研究,1992,5(3):59-61.
[2] 韩博平,李铁,林旭锢.广东省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陈红,王声跃,刘俊.抚仙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2,21(3):27-29.
[4] 胡韧.珠海水库富营养化现状、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蓝藻水华风险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9.
[5] 陈小威,刘文华,刘芬,文新宇,郭霞.湘江株洲段表层水重金属含量及存在形态分布研究[J].四川环境,2010,29(5):1-4.
[6] 潘静,黄毅,杨永亮,路国慧,吴学丽,王晓春.沈阳地区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及沿岸土壤中苯系物的污染分布[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14-19.
[7] 吴翔,甘炳成.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新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0,(19):84-87.
[8] 彭进平,逢勇,李一平.湛江市区域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6):98-102.
[9] 张永良,刘培哲.水环境容量综合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10] 刘昌明.中国21世纪水供需分析:生态水利研究[J].中国水利,1999,10:18-22.
[11] 司全印,高榕.水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J].水资源保护,2006,22(6):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