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释义编写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释义[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0.
[2] 牛文元.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J]. 生态学报, 1989, 9(2): 97-105.
[3] Crutzen P J. Geology of mankind[J]. Nature, 2002,415(6867): 23.
[4] 傅伯杰, 赵文武, 陈利顶. 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06, 61(11): 1123-1131.
[5] 张永战, 王颖. 面向21 世纪的海岸海洋科学[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0, 36(6): 702-711.
[6] 林志兰, 黄宁, 陈秋明, 等.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在厦门海域的应用[J]. 台湾海峡,2012, 31(1): 136-142.
[7]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 平潭县统计局编. 平潭统计年鉴[Z].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9] 何春阳, 史培军. 景观城市化与土地系统模拟[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10] 王思远, 刘纪远, 张增祥, 等. 近10 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变[J]. 地理学报, 2002, 57(5): 523-530.
[11] 王秀兰, 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 1999, 18(1): 81-87.
[12] 马宗文, 许学工. 土地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方法[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2): 8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