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枢.2002.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应是改善生态环境[J].环境保护,(7):22-24.
[2] 林秀芝,韩秀英,田润吉.1998.浅谈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J].防护林科技,(3):51-53.
[3] 柴一新,祝宁,韩焕金.2002.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以哈尔滨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13(9):1121-1126.
[4] 赵勇,李树人,阎志平.2002.城市绿地的滞尘效益及评价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1(6):582-586.
[5] 刘光立,陈其兵.2004.四种垂直绿化植物杀菌滞尘效应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5(3):53-55.
[6] 张秀梅,李景平.2001.城市污染环境中适生树种滞尘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27-30.
[7] 刘艳,栗志峰,王雅芳.2002.石河子市绿化适生树种的防尘作用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16(2):98-99,125.
[8] 程政红,吴际友,刘云国,等.2004.岳阳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J].中国城市绿化.2(2):37-40.
[9] 康博文,刘建军,王得祥,等.2003.20种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4):54-56.
[10] 李寒娥,周贱平,徐锐.2003.佛山市抗大气污染应用植物规划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5(12):151-153
[11] 杨敏辉,李长洪.2002.结合佛山环境特点,创建生态特色园林[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2(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