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毛竹扩张过程中竹与树空间关系的点格局分析 |
宋述灵1,2, 文仁权1,2, 宋庆妮1,2, 栾丰刚2, 方熊3, 刘骏2, 杨清培1,2,*
|
1. 江西乡土树种良种选育与高效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45
2.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南昌 330045
3.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昌 330045
|
|
|
摘要 毛竹与树木相互作用关系是解释毛竹扩张的关键。在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竹阔界面样地(50×100 m)调查样地内毛竹和树木的植株空间分布距离, 采用Programita软件对树木与毛竹、毛竹母竹与新竹的空间关联性进行O-ring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 (1) 0—100 m的整个界面区域, 毛竹与树木在0—10 m任何尺度都是负关联。由毛竹纯林向混交林过渡, 毛竹与树木的负相关距离加大, 由2—3 m增加到2—9 m; (2) 毛竹与不同生态型树木的空间关联性表现出较大差异, 无论在任何区域, 从0—10 m尺度上毛竹与落叶树都无关联, 但在0—100 m整个界面区域, 除<1.0 m尺度外, 毛竹与常绿树是负关联; 扩张前期(前沿区)毛竹与乔木的负相关距离比与灌木树的大; (3) 毛竹母竹与新竹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空间关联性有较大差异, 在0—40 m区域内, 仅2013年在1 m尺度下母竹与新竹呈正关联, 在40—80 m区域内, 随扩张年份增加, 母竹与新竹关联尺度距离由2007年的6—7 m下降到2013年1 m和3—6 m。结果表明毛竹与树木间存在明显的相互排斥作用, 竹与树的作用强弱与树木的生态型特征、扩张阶段和二者相对密度有关。毛竹扩张方式可表现为前期远距离放置新竹, 扩张后期进行密度填充。研究结果可为竹子扩张程度判定及扩张预测、防控提供参考。
|
|
|
引用本文: |
宋述灵1,2, 文仁权1,2, 宋庆妮1,2, 栾丰刚2, 方熊3, 刘骏2, 杨清培1,2,*. 毛竹扩张过程中竹与树空间关系的点格局分析[J]. 生态科学, 2024, 43(4): 196-.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ecolsci.com/CN/Y2024/V43/I4/196 |
[1] |
张大治1,*, 马志芳1,2, 赵富强1, 周春梅1. 斑块质量对沙蒿金叶甲种群特征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4, 43(5): 1-. |
[2] |
张娜1, 刘茜1, 尹锴2, 王超越1, 郭先华1,*. 基于RSEI的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J]. 生态科学, 2024, 43(5): 7-. |
[3] |
宋宏伟, 高忠斯, 李发扬, 邹红菲*. 莫莫格湿地白琵鹭繁殖生态及观赏管理[J]. 生态科学, 2024, 43(5): 15-. |
[4] |
江戈平1, 2, 孟丽红1,*, 刘友存3, 何楷南1, 王宁波1.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5): 22-. |
[5] |
李春霖, 汤萃文*, 卢国春, 王亚宁, 李凡凡, 王蕊. 2002—2020年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24, 43(5): 31-. |
[6] |
杨浩1,2,3, 孙建国1,2,3,*, 黄卓1,2,3, 冯春月1,2,3, 杨维涛1,2,3. 基于贝叶斯时空模型的甘肃省生态风险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24, 43(5): 43-. |
[7] |
宋洁1,2, 刘学录1,2,*. 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方法比较[J]. 生态科学, 2024, 43(5): 52-. |
[8] |
鲁泽刚1,3, 何澍然1,2, 赵艳2,4, 杨生超2, 4, 龙光强1,2,*. 栽培型和野生型灯盏花对Cd添加的生理响应[J]. 生态科学, 2024, 43(5): 63-. |
[9] |
秦琳1,2, 汪应宏2,*, 郭珊珊1,2, 牛潜1,2, 彭山桂3, 邱国强1,2, 朱迪1,2. 江苏省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5): 72-. |
[10] |
常丽芳1,2,3, 王友绍2,3, 赵艳1,*, 程皓2,3,*. 盐胁迫下木榄根系木栓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5): 81-. |
[11] |
贾琦1, 刘毅洁1,张超玉1,尹泽凯2,*. 郑州大都市区“生产-生活-生态”用地转型图谱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24, 43(5): 90-. |
[12] |
胡梦姗, 叶长盛*, 李媛洁, 刘彦. 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及综合生态效应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5): 102-. |
[13] |
张婷玥1, 辛伟明1, 李金玲1, 刘旭亮1, 郭光耀2, 邱忠平1, 杨柳3, 刘艳秋1,*. 人体排泄物的除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构建与效果分析[J]. 生态科学, 2024, 43(5): 112-. |
[14] |
苟婷, 梁荣昌, 虢清伟, 陈思莉, 赵学敏, 马千里*. 仙女湖重金属污染事件后水体环境质量和藻类水华风险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5): 121-. |
[15] |
侯波, 李倩倩, 杨艳蓉*, 张乐英. 基于MODIS数据的2003—2020年西南地区林火随地形因子的动态变化[J]. 生态科学, 2024, 43(5): 13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