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谢家店滑坡体植被演替进程中优势种生态位变化特征 |
陈曦1, 3,刘鲁光1, 3,朱兆棋1, 3,刘守江2, 3,* |
1.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充 637009
2.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充 637009
3. 四川省干旱河谷土壤侵蚀监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南充 637009 |
|
|
摘要 研究组分别于2009、2015、2021年在银厂沟谢家店滑坡体对设置的9个样地开展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工作,然后采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滑坡体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1)2009—2021年间,滑坡体优势种中阳生物种总生态位宽度从10.156减少到4.893,而中生阴生物种总生态位宽度从10.229增加到21.123,腊莲绣球等喜肥物种生态位宽度也逐渐增大。(2)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平均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拟合效果较好,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则较分散。(3)群落各层次优势种总生态位宽度、平均生态位宽度和平均生态位重叠值总体上不断增大,草本层则在2021年出现了平均生态位重叠值的下降。本研究揭示了滑坡体在13年的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与变化,为滑坡体植被恢复的相关研究以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
|
|
[1] |
牛程旭1, 张定海1,*, 张志山2, 王艳莉3. 毛乌素沙地盐池地区固定沙丘主要固沙灌木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1): 1-. |
[2] |
汉光昭1, 2, 3, 曹广超2, 3, 4, *, 曹生奎1, 2, 3, 冶文倩1, 2, 3, 程国1, 2, 3. 高寒山地生态修复方式对土壤颗粒碳氮分配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4, 43(1): 10-. |
[3] |
刘凯1, 陈修报2, 刘洪波2, 姜涛2, 杨健1,2,*. 背角无齿蚌幼蚌对水体铜的吸收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1): 19-. |
[4] |
苗滕1, 周驰1, 张航1, 胡艳欣1, 高健2, 王铭3,*. 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24, 43(1): 25-. |
[5] |
汪勇政1,2,*, 梁哲1, 余浩然2, 张强1, 范昕3. 基于PLUS模型的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多情景模拟[J]. 生态科学, 2024, 43(1): 35-. |
[6] |
邢佳丽1, 2, 史文娇1, 3, *, 郭旭东4, 王鸣雷1, 3, 王晓青5, 石晓丽6, 张智杰7, 3, . 2010—2017年中国典型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比较分析[J]. 生态科学, 2024, 43(1): 46-. |
[7] |
裴佳, 梁瑾, 金夏焕, 夏丽娜, 贺晓斌, 王艳红*.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和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作用对烟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4, 43(1): 55-. |
[8] |
黄悦1,2, 李红波1,*,欧国良3. 武汉城市圈生态网络鲁棒性模拟及稳定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24, 43(1): 63-. |
[9] |
徐华兵1, 杨丰成1, 梁颖欣1, 刘宇鹏2, 付东洋1, *. 基于Bio-Argo浮标数据研究孟加拉湾中部海域溶解氧分布[J]. 生态科学, 2024, 43(1): 74-. |
[10] |
刘洋1, 2,李大命2, *, 陆建明3, 刘燕山2, 唐晟凯2, 杨家新1, 张彤晴2. 太湖河蚬种群组成及生长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1): 81-. |
[11] |
陈凯1, *, 杨艳2, 徐玲1, 赵永福1, 张宏玉1. 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的变异格局[J]. 生态科学, 2024, 43(1): 88-. |
[12] |
孙浩钊1, 刘桂珍1, 朱玉璘1, 林雪萍1, 郭豪2, 钱笑杰1, 方熊3,*. 氮添加和水分改变对亚热带人工林红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4, 43(1): 94-. |
[13] |
宋子琪1, 李野1, 丁思惠1,2, 田野1,3, 方升佐1,3,*. 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N2O与CO2排放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4, 43(1): 105-. |
[14] |
黄蔚霞1,2, 孟新亚2, 钟云芳2, 张金玲2, 宋希强2,*. 基于栅格尺度下喀斯特专性植物海南凤仙花生境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异变化[J]. 生态科学, 2024, 43(1): 113-. |
[15] |
王美雅*. 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生态质量遥感评价[J]. 生态科学, 2024, 43(1): 1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