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 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生态科学
  研究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北京市主城区不透水面时空演变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
王宪凯1, 4, 孟庆岩2, 3, *, 李娟2, 3, 胡新礼2, 3, 张琳琳2
1. 济南市房产测绘研究院, 济南 250001
2.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北京 100101
3.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 三亚 572029
4.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00083
全文: PDF (27641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城市不透水面是表征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 开展城市不透水面研究对生态环境监测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 基于Landsat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和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LSMM)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2002年、2009年和2017年三期不透水面; 同时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 分析北京市主城区不透水面时空格局演变及其与城市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2002—2017年, 北京市主城区近15年不透水面聚集度较高且呈持续增长趋势, 东、西城区不透水面面积占比最高, 朝阳区和海淀区不透水面增长速率和增长强度相对较大。北京市主城区不透水面呈放射状扩张趋势且增长集中在四环以外的区域, 不透水面盖度高值区面积不断增加。研究区近15年地表温度持续升高, 热岛效应加剧, 地表温度高值区与城市建筑区空间分布存在一致性。不透水面空间格局与热环境高度相关, 不透水面的斑块密度和破碎度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 斑块所占景观比例及最大斑块指数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 可通过合理控制相关景观指标、优化不透水面空间格局控制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增加树木、草地等用地类型; 将不透水面分割成许多小斑块, 减少大面积不透水面区域分布; 使用透水性材料等。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王宪凯1
4
孟庆岩2
3
*
李娟2
3
胡新礼2
3
张琳琳2
    
引用本文:   
王宪凯1, 4, 孟庆岩2, 3, *, 李娟2, 3, 胡新礼2, 3, 张琳琳2. 北京市主城区不透水面时空演变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J]. 生态科学, 2021, 40(1): 169-.
链接本文:  
 http://www.ecolsci.com/CN/Y2021/V40/I1/169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