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大亚湾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的食性分析 |
马婕1,2,4, 李开枝2 , 邱大俊2 , 谭烨辉2, 黄良民2,3,* , 张俊彬1,4,* |
1. 国家实验渔业科学教育示范中心, 农业部水产遗传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201306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与海洋学院, 深圳市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深圳 518000 |
|
|
摘要 采用Illuminate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大亚湾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的食性。在夏季(2017年8月)和冬季(2018年1月)对大亚湾内不同站位拖网采获的四组样品中, 分别挑取毛颚类优势种肥胖软箭虫进行18S rDNA V4区扩增; 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到四组样品的序列, 经过处理每组样品得到约30,000条高质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大亚湾肥胖软箭虫的食物来源于16个门类生物, 主要的优势类群分别来自于3个门类的浮游动物(刺胞动物门46.16%、节肢动物门的桡足类19.16%和栉水母动物门14.22%), 真菌类的2个门类(子囊菌门14.04%和担子菌亚门4.48%), 以及少量浮游植物类群的2个门 (褐藻门0.06%和隐藻门0.03%)。另外, 还检测出少量肥胖软箭虫可能摄食的纤毛虫、线虫、住囊虫、海葵等。夏季湾内肥胖软箭虫食物中子囊菌门贡献最高 (43.3%), 这与大亚湾海水养殖等人类活动影响有关; 夏季湾口外海水带来丰富的暖水性栉水母, 占肥胖软箭虫总食物丰度的55.25%。冬季湾内肥胖软箭虫摄食哲水蚤比例达49.94%, 而湾口肉质介穗水母占比高达85.3%。分析结果可见, 肥胖软箭虫的摄食具有偏好性, 且明显存在季节和区域差异。研究探讨了大亚湾不同环境下肥胖软箭虫食性转变及其食物来源的季节和区域差异, 为深入揭示浮游动物在海湾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传递过程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
|
|
引用本文: |
马婕1,2,4, 李开枝2,邱大俊2,谭烨辉2, 黄良民2,3,*,张俊彬1,4,*.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大亚湾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的食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21, 40(2): 9-.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ecolsci.com/CN/Y2021/V40/I2/9 |
[1] |
薛晨阳1,2, 李相虎1,*,谭志强1, 李珍1,2.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稳定性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22, 41(2): 1-. |
[2] |
甘颖欣1,2,5, 苏雅玲1, 胡恩3,4,*. 利用放射性碳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估算抚仙湖北部近岸湖区消费者的碳源贡献[J]. 生态科学, 2022, 41(2): 11-. |
[3] |
章妮1,2, 陈克龙2,3,*, 王恒生4, 杨阳1,2. 高寒湿地冻融退化下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化[J]. 生态科学, 2022, 41(2): 20-. |
[4] |
潘继亚1,2,3, 王金亮1,2,3,*,高帆4. 滇西北高山峡谷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2): 29-. |
[5] |
甄艳*, 吴宗攀, 尹志恒, 杨晓钦, 赵浠昊. 四川省若尔盖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2): 41-. |
[6] |
普慧梅1, 宋维峰1,*, 吴锦奎2, 王卓娟3, 马菁4, 张小娟5. 哈尼梯田水源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J]. 生态科学, 2022, 41(2): 50-. |
[7] |
王莹书1,2, 石培基1, 2,*, 赵武生1,2, 王梓洋1,2, 谢晓艺1,2. 兰州市热环境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2): 59-. |
[8] |
王迪1,2, 曲波3,*, 周斌4, 张依然1, 刘智1. 基于SDMs-toolbox预测气候变暖趋势下辽宁省三裂叶豚草潜在入侵区域[J]. 生态科学, 2022, 41(2): 66-. |
[9] |
王胜鹏1,2,3, 韩磊4, 谢双玉1,2,3, *, 张祥1,2,3. 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2): 75-. |
[10] |
宋逸群1, 王传远2,*, 靳文静3, 王华远4, 刘晓蕾5,李秀娟6. 渤海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来源及环境评价分析[J]. 生态科学, 2022, 41(2): 84-. |
[11] |
余琦殷1,*, 宋超2. 宁夏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地形效应[J]. 生态科学, 2022, 41(2): 91-. |
[12] |
于航1, 刘学录1,*, 赵天明1, 张梦莹1, 年丽丽1, 李晓丹2. 基于景观格局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 生态科学, 2022, 41(2): 99-. |
[13] |
刘焱1,2, 黄小兰1, 钟志松2, 曾莹3, 焦青2, 周浓1, 祁俊生1, 吴应梅1,*. 土壤有效元素含量与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2): 108-. |
[14] |
张彪1, 2,*, 谢紫霞 3, 郝亮4, 高吉喜5. 上海城市绿地休闲游憩服务供给状况评估[J]. 生态科学, 2022, 41(2): 114-. |
[15] |
李興来1,2,肖景义1,2,*. 青海祁连风光游憩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生态科学, 2022, 41(2): 1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