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
实验室, 广州 510300
2.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广州 510222
3.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6 |
|
|
摘要 增殖放流已成为恢复和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生态风险评价是指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引发的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不利生态过程的评估, 目前相关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结合水生生物的生物学属性、生态学特征和增殖放流特点, 探讨评价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对环境、环境生物、遗传和病害等的风险, 并提出了生态风险防控措施, 以期为今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实施、管理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
关键词 :
生态风险评价,
增殖放流,
水生生物
|
|
引用本文: |
聂永康, 陈丕茂, 周艳波, 袁华荣, 冯雪, 李勇, 洪洁漳, 周治刚,黄泽强.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4): 236-243.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ecolsci.com/CN/Y2017/V36/I4/236 |
[1] |
刘雨薇, 田伊林, 张振兴, 李昆, 任艳利, 赵玉, 崔东, 刘影, 尚天翠, 高英志, 王璐, 杨海军*. 冰川及雪线后退对河流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99-. |
[2] |
林媚珍, 葛志鹏, 纪少婷, 谢国文. 中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险响应[J]. 生态科学, 2016, 35(5): 96-104. |
[3] |
张光贵.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物质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J]. 生态科学, 2016, 35(1): 161-166. |
[4] |
刘国强*, 刘保良, 青尚敏, 邢素坤. 防城港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 , 2013, 32(2): 177-182. |
[5] |
刘家女1, 周启星1,2*. 修复土地再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 , 2010, 29(3): 280-285. |
[6] |
付保荣1, 曹向宇2, 冷阳1, 顾继光3, 马汐平1, 李法云1, 杜麟1. 光合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J]. , 2008, 27(2): 102-106. |
[7] |
鹿金雁, 李潇, 聂湘平*, 杨永涛.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诺氟沙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J]. , 2007, 26(1): 55-58. |
[8] |
顾笑迎1, 黄沈发2, 刘宝兴1, 吴健2, 吴建强2, 由文辉1*. 东风港滨岸缓冲带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 2006, 25(6): 521-525. |
[9] |
王翔1, 聂湘平1*, 李凯彬2. 三氯异氰尿酸和环丙沙星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J]. , 2006, 25(2): 155-157. |
[10] |
王朝晖, 张玉娟, 曹宇, 谢隆初. 微囊藻毒素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 , 2006, 25(2): 188-191. |
[11] |
王莹1*, 陈冰2, 梁永禧2. 利用水生生物对SBR处理制药废水工艺效果的分析[J]. , 2002, 21(3): 254-256. |
[12] |
段舜山.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科进入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行列[J]. , 2002, 21(1): 36-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