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用PCR-DGGE 方法分析渤海原油降解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  
					| 1. 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8 2. 中海油研究总院, 北京 100028
 3.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1
 |  
						|  |  
					
						| 
								
									| 
											
                        					 
												
													
													    |  |  
													    | 摘要 针对渤海油田原油粘度大、含水上升快、常规措施作用不明显的特点, 采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开展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技术及原油粘度测定分析研究均质、非均质岩心驱替前后稠油采收率变化、微生物群落丰度结构变化、原油理化性质变化, 尝试分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物模结果表明: 微生物采油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 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驱替中, 微生物体系可分别提高采收率14.4%、29.4%; DGGE 结果显示: 微生物体系出口端丰度明显高于注入端;原油粘度测定显示: 出口端原油粘度明显下降。三者结合说明微生物体系能够利用稠油作为碳源, 在地层环境中生长,菌种在地层中有较强的适应性, 同时能够降低稠油粘度, 提高其采收率。 |  |  
															| 关键词 :
																																																																稠油, 
																																																																	微生物采油, 
																																																																	DGGE, 
																																																																	降粘, 
																																																																	机理 |  
															|  |  
													
														
															| 
																																																																																																										
																					| [1] | 韩贝贝, 张书飞, 吴风霞, 史荣君, 黄洪辉. 一株嗜盐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作用机理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 |  
																					| [2] | 钟琳琳, 郑玲, 区余端. 热带地区湛江市常见行道树滞尘能力比较及机理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2): 86-93. |  
																					| [3] | 曾献春, 郑李娟, 葛风伟, 安登第, 费莹莹. 新疆石油污染土壤苯并(a)芘降解微生物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4): 79-85. |  
																					| [4] | 王润泽, 马三梅, 王永飞. 品质因子及生态因子对凤凰单枞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4): 210-214. |  
																					| [5] | 吴梦纤, 章芳, 王晓亮, 张亚平, 孙燕飞. 新疆玛纳斯湿地土壤中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1): 130-135. |  
																					| [6] | 单世平, 郭照辉, 付祖姣, 黄军, 程伟, 王玉双, 伍善东, 魏小武. 降低水稻镉吸收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及其作用机理[J]. 生态科学, 2015, 34(4): 175-179. |  
																					| [7] | 李根, 管超, 安民, 段舜山*. 壬基酚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及其机理[J]. , 2013, 32(3): 298-302. |  
																					| [8] | 王朝晖*, 梁菊芳, 林朗聪. 有机磷农药对微藻的毒性作用研究概述[J]. , 2012, 31(6): 678-682. |  
																					| [9] | 郑卉1, 张德民1*, 王一农1, 戴海平2. 红假单胞菌去除养鱼废水三态氮及COD的研究[J]. , 2012, 31(4): 435-440. |  
																					| [10] | 武钰坤, 刘永军*, 司英明, 熊家晴, 王晓昌. 人工湿地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比较研究[J]. , 2012, 31(3): 318-323. |  
																					| [11] | 孙富林, 王友绍*. 珠江口水体浮游细菌种群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J]. , 2011, 30(6): 569-574. |  
																					| [12] | 曾巾*, 杨柳燕, 梁医, 黎嘉韵, 肖琳, 蒋丽娟. 南京玄武湖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J]. , 2008, 27(5): 351-356. |  
																					| [13] | 晁雷1, 周启星1,2*, 陈苏1,3, 崔爽1. 小麦对Pb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J]. , 2007, 26(1): 6-9. |  
																					| [14] | 孙军. 复口吸虫的研究进展[J]. , 2005, 24(2): 168-172. |  
																					| [15] | 冯培勇*, 陈兆平, 靖元孝. 人工湿地及其去污机理研究进展[J]. , 2002, 21(3): 264-26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