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生态服务功能定量评价 |
戚宝正1, 杨海镇2,*, 周华坤3, 侯光良1, 4 |
1.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8
2. 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7
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 810008
4.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青海西宁 810008 |
|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定量指标评估法、GIS空间分析法、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法与一元线性回归趋势线法, 对2000—2015年青藏高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1)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东南高、西北低, 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趋势; (2)从上述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级特征来看, 4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般区面积最大, 分别占高原总面积的27.06%、19.73%、61.44%、41.7%; 生态服务功能较弱的区域面积最小, 分别占高原总面积的16.47%、16.96%、0.97%、4.06%; (3)从综合重要性分级特征看,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般区面积最大, 占高原总面积20.7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弱区面积最小, 占高原总面积的16.73%, 总体上综合评价结果优于单一生态功能评价; (4)2000—2015年来青藏高原生态功能总体上呈现两大明显特征, 即高原南部、三江源区域、青海湖南端及祁连山地区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 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横断山区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呈增加趋势, 其他地区基本保持不变。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重点生态功能区与生态红线的划定,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理及建立健全生态屏障提供参考, 为区域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
|
|
[1] |
邰继承, 李锐, 杨恒山, 马金慧, 萨如拉. 不同灌溉措施下春玉米田间N2O和CO2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 |
[2] |
邓小红, 王健健*. 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虎耳草生理特性和药用品质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3, 42(2): 9-. |
[3] |
马永霞, 贺玉晓, 郑永坤, 张志纯, 李卫国*, 赵同谦. 丹江口水库一株硅藻的分子鉴定及氮素对其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7-. |
[4] |
张亚丽1,2, 胡希军1,*, 尹伟特3, 杨贤均2, 李晓红2, 邢肖毅2 . 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生态足迹变化与经济脱钩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26-. |
[5] |
谭芷晴1,2, 桂林1, 李新昌2,王小兰1,*. 炔诺酮暴露下斑马鱼候选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35-. |
[6] |
佟金鹤1,2,*, 张卫红3, 刘少军1,2, 李伟光2,4, 陈小敏2,4. 中国橡胶树大风、寒害的时空分布分析[J]. 生态科学, 2023, 42(2): 43-. |
[7] |
李阳1, 2, *, 丁芳兵1, 王宏1, 张蕾1, 李仁娜1, 闫会玲1, 魏莹1, 李倩1. 无患子落叶浸提液对四种委陵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3, 42(2): 47-. |
[8] |
沈若兰1,2,3, 肖桂荣1,2,3,*.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生态科学, 2023, 42(2): 58-. |
[9] |
周宇, 赵美玉, 齐开, 赵丽娅*. 基于土地利用的神农架生态资产价值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66-. |
[10] |
李键1, 毛德华2,*, 胡兵1, 陈伟1, 陈炉1, 周健1. 生态文明理念下长沙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探索[J]. 生态科学, 2023, 42(2): 74-. |
[11] |
任文春2, 刘海鸥1, 黄俊桦2, 车赛男2, 杜乐山1, 3, *. 基于条件价值法(CVM)的西黑冠长臂猿非使用价值评估[J]. 生态科学, 2023, 42(2): 84-. |
[12] |
杜瑞鹏1, 许玥2,张志东1, *. 海南霸王岭林区人为干扰风险评价[J]. 生态科学, 2023, 42(2): 92-. |
[13] |
严军*, 陈晨. 基于多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00-. |
[14] |
廖艳梅1,3, 尹林江2, 兰安军3,4,*, 翟香3, 施厚军3, 张玉彪3, 钟九生3,4. 黔西北贫困山区不同地貌形态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11-. |
[15] |
涂志华1,2,3, 周凌峰1,2,3, 黄艳萍1, 张幸幸1, 章陈菲1, 李紫叶1, 韩琳1, 郭雅欣1, 陈夙怡1, 陈金辉1,2,3, 李胜男4,*. 海南黎母山热带云雾林3种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动态及根际效应[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