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动物种群动态模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
2. 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23
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23 |
|
|
摘要 动物种群动态模型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其取得的丰富成果, 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种群动态包括种群数量动态和时空分布动态, 根据其形式和研究内容,可以将种群动态模型分为数量模型和空间模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程模拟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它包括“J”型增长模型、“S”型增长模型和Lotka-Voltera模型等; 空间模型侧重于种群和生境的空间化表达, 包括异质种群模型、空间精确性种群模型和基于个体的种群模型等。种群动态模型在物种保护、气候变化和土地管理等方面都有成功应用。目前, 种群动态模型的空间描述能力不足, 未来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将有助于种群动态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
|
关键词 :
地理信息系统,
种群动态,
空间模型,
物种分布模型,
动物保护
|
|
[1] |
陈思斯, 刘想, 童鑫玥, 管毕财. 基于多模型集合预测尖萼红山茶物种分布[J]. 生态科学, 2020, 39(2): 58-. |
[2] |
多斯波力?哈力木别克, 阿里木江?卡斯木. 基于RS和GIS的阿尔泰山南麓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与适宜性评价[J]. 生态科学, 2017, 36(3): 166-174. |
[3] |
林生,卢刚,李飞, 王力军, 林彰文, 史建康. 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规划环评中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技术路线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3): 104-117. |
[4] |
董丽丽*, 谢力慧. 不同温度下新安江水域(屯溪段)轮虫种群动态研究[J]. , 2012, 31(2): 187-191. |
[5] |
曹川健1, 骆有庆1, 崔亚琴1, 雷银山2, 浦振兴2, 宗世祥1*. 柠条绿虎天牛危害特性及其种群动态研究[J]. , 2010, 29(2): 127-130. |
[6] |
孙永萍1, 张峰2. 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研究[J]. , 2007, 26(1): 30-35. |
[7] |
艾尼瓦尔·吐米尔, 马合木提·哈力克*. 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塔里木马鹿生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 2007, 26(1): 63-68. |
[8] |
赵水东, 徐宁, 吕颂辉*, 王朝晖. 大亚湾亚历山大藻种群周年变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 2006, 25(2): 109-112. |
[9] |
李高飞1, 任海1*, 李岩2, 柳江1.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J]. , 2003, 22(4): 360-365. |
[10] |
胡月明1, 章家恩2*, 吴谷丰3, 黎卓仪1, 饶卫民2, 徐剑波1. 基于GIS长春市郊农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 2003, 22(1): 18-20. |
[11] |
孙会国1, 徐建华2*. 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规划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 , 2002, 21(2): 97-10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