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度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影响 |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烟台 26400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1408
3.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海口 571126 |
|
|
摘要 海月水母是黄渤海沿岸海域的爆发水母之一, 具有复杂的生活史, 目前关于其浮浪幼虫生活史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了24 ℃(夏末)和19 ℃(秋初)两种温度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存活时间、附着和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两种温度条件下海月水母的浮浪幼虫的最大浮游存活时间为21—28 天。(2)温度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F = 4.238; P < 0.05), 24 ℃下的死亡率显著高于19 ℃。(3)两种温度条件下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附着率无显著差异(P > 0.05)。(4)温度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长度有显著影响(F = 7.153; P < 0.05), 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宽度影响不显著(P > 0.05)。上述研究结果为海月水母早期浮浪幼虫生活史阶段种群动态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
关键词 :
海月水母,
浮浪幼虫,
存活时间,
附着,
生长
|
|
[1] |
罗佳, 田育新, 王育坚, 周小玲, 牛艳东, 刘红军, 丁小慧. 模拟大气硫酸铵污染对香樟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44-. |
[2] |
谭淑娟, 李婷, 余素睿, 蔡水花, 叶万辉, 沈浩. 光照强度对8种红树植物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39-. |
[3] |
王立志, 董彬, 宋红丽, 李宝, 安娟. 衰亡期黑藻与生长期菹草交替生长对水体磷迁移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60-. |
[4] |
郑伟, 栾志慧, 张红香, 黄迎新,周道玮. 光照强度与埋深对外来植物曼陀罗幼苗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9, 38(5): 30-. |
[5] |
周亮, 王秀丽, 林娴慧, 刘可鑫, 卢昌义. 拉关木小苗在白骨壤林内及林缘生长实验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4): 1-6. |
[6] |
周清, 舒宪, 王钰婷, 李明浩, 汤才国, 倪军, 赵薇薇, 黄胜威,. 一株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3): 64-70. |
[7] |
蔡卓平, 刘伟杰, 段舜山. 重金属Zn2+胁迫下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生理响应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2): 176-181. |
[8] |
段振渊, 时磊.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部分食果脊椎动物口宽和刺山柑果实大小和形状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19, 38(2): 45-50. |
[9] |
解亚鑫, 林明献, 许涵, 王中清, 李意德. 长脐红豆幼苗生长对不同土壤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反馈[J]. 生态科学, 2019, 38(2): 56-66. |
[10] |
黄国伟, 杨杉, 李振芳, 陈华超, 徐红梅, 张新叶. 不同水分梯度下楸树苗期生长及光合特征比较[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30-136. |
[11] |
潘雁红, 田新立, 李伟成. 3种林下灌木竹种地上竞争的可塑性响应[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52-158. |
[12] |
李金金, 张健, 余俊里, 汤智群, 王春子, 张丹桔. 外源添加巨桉两种挥发性化合物对受体植物萌发、生长及四种生理指标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6): 9-19. |
[13] |
李强, 王文林, 丁武泉, 王书敏, 谢云成, 朱启红, 何斐, 秦露, 柯胜钱. 蓄水后洪水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狗牙根幼苗生长的影响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155-161. |
[14] |
余沛东, 陈银萍, 闫志强, 柯昀琪, 杨波, 丁浚刚. 外源NO 对Cd 胁迫下娃娃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保护效应[J]. 生态科学, 2018, 37(5): 7-15. |
[15] |
付保荣, 刘梦琦, 张润洁, 张楠, 任婧. 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对鲤鱼养殖水质及其生长特性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5): 146-15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