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珠海横琴红树林区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分布 |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1 |
|
|
摘要 对珠海横琴岛沿岸次生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分布的季节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采集到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昆虫和鱼类共39 种。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秋季最高(1872.53 ind·m–2), 春季最低(401.60 ind·m–2); 平均生物量也是秋季最高(155.66 g·m–2), 夏季最低(24.43 g·m–2)。各季节不同样地所采集的物种其栖息密度在100 ind·m–2 以上。底内型(IN)及杂食性(O)物种分别超过动物总数的50%。系统聚类显示, 除冬季外, 老鼠簕和桐花树站位的相似性极低, 其余站位居于两者之间。Margalef 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的综合分析表明, 本调查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季节性的变化, 并已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
|
|
关键词 :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季节变化,
横琴岛,
珠海
|
|
[1] |
任泽楷, 杨礼香. 珍稀濒危植物绣球茜(Dunnia sinensis Tutcher)的生境特征和繁殖技术[J]. 生态科学, 2020, 39(3): 25-. |
[2] |
李小芳, 张朝晖, 王智慧. 苔藓植物群落在重庆小寨天坑垂直梯度上的分布规律[J]. 生态科学, 2020, 39(2): 18-. |
[3] |
武亚楠, 王宇, 张振明. 黄河三角洲潮沟形态特征对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1): 33-. |
[4] |
李佳静, 刘威, 邓培雁. 柳江流域不同水文季节水质对附生硅藻群落的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0-. |
[5] |
王宇, 武亚楠, 鄢郭馨, 张振明.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碱蓬混生群落空间点格局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 39(1): 51-. |
[6] |
李冰, 李玉双, 魏建兵, 宋雪英, 史荣久, 周纪东, 侯永侠,陈琳, 刘厶瑶, 陈红亮. 沈北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磷酸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4): 48-55. |
[7] |
李冰, 李玉双,陈琳,魏建兵,史荣久,宋雪英,周纪东,侯永侠,刘厶瑶. 沈北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脲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3): 1-8. |
[8] |
王丽, 杨涛, 张军, 杜红霞. 拉萨地区居民点周边典型湿草甸湿地植被与土壤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3): 9-17. |
[9] |
张芳, 王淼, 钟稚昉, 鲁长虎, 王健翮, 张燕. 盐城自然保护区典型农田不同作物期的鸟类群落及其对生境的利用[J]. 生态科学, 2019, 38(2): 36-44. |
[10] |
何宏斌, 张钰薇, 程俊康, 贾戌禹, 辛国荣, 陈卫国. 冬闲期种植多花黑麦草对稻田土壤性状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9, 38(2): 155-161. |
[11] |
曹文钟, 孙玉凤, 杨双, 盖延军, 刘江红, 范亚文. 大庆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2): 206-211. |
[12] |
杨俊, 王星, 付丽娜, 汪娅婷, 刘棋, 苗新利, 王凡, 魏兰芳, 姬广海. 水稻条斑病抗感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7-25. |
[13] |
孙鑫, 李兴, 李建茹. 乌梁素海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J]. 生态科学, 2019, 38(1): 64-70. |
[14] |
颜凤, 刘本法, 余仁栋, 乔亚军, 安树青,苏安劼. 围填海对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越冬水鸟群落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20-29. |
[15] |
朱冲冲, 李秋华, 陈文生, 何应, 肖晶. 贵州草海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131-13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