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玉福,董鸣.2003.生态学系统的空间异质性[J].生态学报,23(2):346~352.
[2] 胡舜士,王献溥.1982.广西阳朔石灰岩山地乌冈栎的群落学特点及其在植被分类中的位置[J].植物学报,24(3):264~272.
[3] 蒋忠诚.2001.广西弄拉峰丛石山生态重建经验及生态农业结构优化[J].广西科学,8(4):308~312.
[4] 李先琨,何成新.2002.西部开发与热带亚热带岩溶脆弱生态系统恢复重建[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8(1):13~16.
[5] 李先琨,苏宗明,吕仕洪,等.2003.广西岩溶植被自然分布规律及对岩溶生态恢复重建的意义[J].山地学报,21(2):129~139.
[6] 梁士楚.1992.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动态研究[J].生态学报,12(1):53~60.
[7] 区智,李先琨,吕仕洪,等.2003.桂西南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J].广西科学,10(1):63~67.
[8] 潘开文,张咏梅,刘照光,等.2002.四川亚热带扁刺栲-华木荷群系不同演替阶段林内小气候的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6(2):1 95~202.
[9] 苏宗明,李先琨.1990.广西石灰岩山地封山育林效果的分析[J].广西植物,10(4):343~350.
[10] 苏宗明,赵天林,黄庆昌.1988.弄岗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报告[J].广西植物(增刊1):186~214.
[11] 喻理飞,朱守谦,叶镜中.2002.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研究.林业科学[J],38(1):1~7.
[12] 喻理飞,朱守谦,叶镜中,等.2002.人为干扰与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及评价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3(5):529~532.
[13] 喻理飞,朱守谦,叶镜中.2000.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J].林业科学,36(2):12~19.
[14] 喻理飞,朱守谦,叶镜中.1998.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过程研究-自然恢复演替系列[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7(2):71~77.
[15] 袁道先,蔡桂鸿.1988.岩溶环境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8~18.
[16] 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等.2002.热带森林不同生长时期的小气候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1):83~87.
[17] 朱守谦,魏鲁明,叶镜中.1995.茂兰喀斯特森林生物量构成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4):354~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