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海波,马卫东,任秀玲.1997.内蒙古阿拉善左旗15年飞播牧草效益调查[J].中国草地,1:59-63.
[2] 任继周主编.1995.地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 陈文瑞主编.1965.沙坡头格状新月形沙丘水分状况的研究.沙漠研究[M].第七号,北京,科学出版社.
[4] 杨根生,黄兆华,邸醒民,等著.1994.中国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自然环境特征及飞播治沙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5] 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陶芸编著.1994.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6] 周志宇,李锋瑞,陈亚明.2004.阿拉善荒漠不同密度白沙蒿人工种群生长、繁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生态学报,24(5):895-899.
[7] 周志宇,付华,陈亚明.2003.阿拉善荒漠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草业学报,12(1):34-40.
[8] 巫荣征.1991.荒漠地区草地初级生产力与水热条件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草地,3:17-21.
[9] 田永桢,李埃新,庞德胜.1998.腾格里沙漠东缘飞播固沙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中国沙漠,(18)增刊1:88-90.
[10] D.米勒-唐布依斯,H.埃仑伯格著;饱显诚,张绅,杨邦顺,等译.1986.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