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苏岚,许志春.2007.双条杉天牛研究进展[J]. 中国森林病虫,26(3):19-22,38.
[2] 姚玉领.2007.侧柏生态防护林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J]. 河北林业科技,(3):27-28.
[3] 王禄,汪玉静,崔琳.2005.饵木防治双条杉天牛技术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3):47-49.
[4] 王绍林,夏明辉,王宏琦,等.2006.饵木喷药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4):24-55.
[5] 刘杰,刘发邦,王绍文,等.2004.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J]. 河北林业科技,(6):49-50.
[6] 夏明辉,王绍林,丁世民,等.2005.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与无公害防治[J]. 山东林业科技,(4):10-12.
[7] 李波,孙捷,刘传忠,等.2003.绿色威雷Ⅱ号与氰戊菊酯防治双条杉天牛成虫的对比试验[J]. 山东林业科技,(5):34.
[8] 刘育俭.2003.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双条杉天牛成虫初探[J]. 北京园林,19(4):40-41.
[9] 王春艳,刘玉娟,牟玉洁.2004.几种化学药剂对榆尺蠖的防治试验[J]. 内蒙古林业科技,(2):17-18,47.
[10] 谭亮魁,王文凯,李传仁.2008.中国天牛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47(2):232-237.
[11] 李波,尹淑艳,孙绪艮.2003.双条杉天牛研究概述[J]. 中国森林病虫,22(1):38-40.
[12] 胡长效.2003.我国双条杉天牛研究概况[J]. 河北林果研究,18(4):389-394.
[13] 高秀美,邵增顺,张连乃.2003.双条杉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19(3):129-130.
[14] 高苏岚,许志春,弓献词,等.2008.双条杉天牛的生物学特性[J]. 昆虫知识,45(1):74-77.
[15] 王新花,庞献伟,刘志荣,等.2008.侧柏蛀干类害虫植物源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