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军玲, 张金屯.2006.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J].植物研究, 26(2):156-162.
[2] 袁志忠, 何丙辉.2004..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种群研究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 31(2):123-127.
[3] 王刚, 赵松岭, 张鹏云, 等.1984.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J].生态学报, 4(2):119-127.
[4] 王刚.1984.植物群落中生态位的计测[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8(4):329-335.
[5] 马毓泉.1991.内蒙古植物志(第二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8-1997.
[6] 蔡超, 贾志斌, 杨持.2001.皇甫川流域不同生态环境类型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3):314-318.
[7] 杨劫, 高清竹, 李国强, 等.2001.内蒙古皇甫川流域植被空间动态变化分析[J].水土保报, 15(3):41-43.
[8] 张艳丽.2008.皇甫川流域坡面植被数量特征初步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31.
[9] 张金屯.2004.数量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10-119.
[10] 丛沛桐, 颜廷芬, 周福军, 等.1999.东北羊草群落种群生态位重叠关系研究[J].植物研究, 19(2):213-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