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爱根, 曾江宁, 徐晓群, 寿鹿, 廖一波, 陈全震, 胡锡钢, 杨俊毅. 南麂列岛大沙岙沙滩贝类的时空分布[J]. 海洋学研究, 2008, 26(2): 13-19.
[2] 叶鹏, 蔡厚才, 庄定根, 付化表, 许明海. 南鹿海区野生贝类增养殖种类初步筛选[J]. 渔业现代化, 2006, 4: 26-28.
[3] 尤仲杰, 孙建璋, 王一农. 南麂列岛的贝类[A].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论文选(一)[C].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2: 34-54.
[4] 尤仲杰, 王一农. 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软体动物组合生态研究[A]. 贝类学论文集第四期[C]. 青岛: 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3: 67-77.
[5] 尤仲杰, 王一农. 南麂列岛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补充报道[J].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9, 8(1): 17-28.
[6] 高爱根, 陈国通, 杨俊毅, 尤仲杰, 陈国通.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研究[J]. 东海海洋, 1994, 12(2): 44-61.
[7] 王旭, 朱根海. 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藻类与环境的关系探讨[J].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8, 20(1): 36-38.
[8] 孙建璋. 孙建璋贝藻类文选[C].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6: 3-7; 23-44.
[9] 李继龙, 王国伟, 杨文波, 张彬, 刘海金. 国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渔业经济, 2009, 3(27): 111-123.
[10] 潘绪伟, 杨林林, 纪炜炜, 刘尊雷. 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4): 236-240.
[11] 张健杨, 晓兰魏, 琳瑛. 南鹿列岛潮间带环境本底调查[J]. 东海海洋, 1994, 12(2): 77-83.
[12] 高爱根, 曾江宁, 陈全震, 胡锡钢, 杨俊毅, 廖一波, 寿鹿, 徐晓群, 刘晶晶, 江志兵, 董永庭, 胡月妹.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资源时空分布[J]. 海洋学报, 2007, 29(2): 105-111.
[13] 李明云, 王一农, 王春琳, 邵力, 竺俊全, 徐如卫. 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1: 404-407.
[14] 常亚青, 沈和定, 钟幼平, 孙振兴, 刘志刚, 王一农, 吕蒙, 曹学彬. 贝类增养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104-107.
[15] 张玉生. GB/T 12763.6—2007 海洋生物调查[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41-48.
[16] 陈尚. GB/T 12763.9—2007 海洋生态调查[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6-10.
[17] 顾晓英, 陶磊, 施慧雄, 楼丹, 焦海峰, 尤仲杰.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6): 1551-1557.
[18] 徐兆礼, 陈亚瞿.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 1989, 7(4): 13-15.
[19] Warwick R M. 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pollution effects on marin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J]. Marine Biology, 1986, 92: 557-562.
[20] 彭欣, 谢起浪, 陈少波, 黄晓林, 仇建标, 仲伟, 陈万东. 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时空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 海洋与湖沼, 2009, 40(5): 584-589.
[21] 焦海峰, 彭小明, 尤仲杰, 施慧雄, 楼志军, 刘红丹. 渔山岛岩石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11, 19(5): 511-518.
[22] 廖一波, 曾江宁, 陈全震, 高爱根, 寿鹿, 徐晓群. 嵊泗海岛不同底质潮间带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J]. 动物学报, 2007, 53(6): 1000-1010.
[23] 朱四喜, 郑盼男. 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6): 14470-14473.
[24] 蔡立哲, 马丽, 高阳, 郑天凌, 林鹏. 海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污染程度评价标准的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学报), 2002, 41(5): 641-646.
[25] 施青松, 周青松, 张健, 魏琳瑛. 南麂列岛邻近海域潮间带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分析[J]. 东海海洋, 2004, 22(4): 5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