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成,周金星.城镇绿地生态功能表现的尺度差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3):107-110.
[2] 蔺银鼎,韩学孟,武小刚,郝兴宇,王娟,梁锋,梁娟,王志红.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绿地生态场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0):3339-3346.
[3] 朱春阳,李树华,纪鹏,任斌斌,李小艳.城市带状绿地与温湿效应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1,31(2):0383-0394.
[4] 康博文,王得祥,刘建军,李林.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2):54-56.
[5] 胡永红,王丽勉,秦俊,陈必胜.不同群落结构的绿地对夏季微气候的改善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35-237.
[6] 张明丽,秦俊,胡永红.上海市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果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39-43.
[7] 刘振威,孙丽,马杰,霍云凤.校园内不同绿化树种片林生态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822-823.
[8] 崔同林,马献良,缪永新.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J].林业建设,2005,1: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