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巴彦淖尔市生境质量长时序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叶博文1,2,3, 孙标1,2,3, , 史小红1,2,3, 赵胜男1,2,3, 邹佳慧1,2,3, 姚卫泽1,2,3, 赵云靓1,2,3, 郭玉颖1,2,3, 庞嘉琪1,2,3
|
1.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8
2.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呼和浩特 010018
3. 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巴彦淖尔 014400
|
|
|
|
|
摘要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 研究巴彦淖尔市生境质量对指导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MODIS数据并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 通过Sen(Theil–Sen median)和MK(Mann–Kendall)趋势分析研究其变化趋势并利用Hurst指数模型分析RSEI的持续特征, 最后结合地理探测器探究RSEI的驱动因素, 探讨巴彦淖尔市2000—2022年RSEI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 巴彦淖尔市多年平均RSEI为0.306, 整体生境质量较差, 在研究初期(2000—2010年)生境质量明显恶化, 但在后期(2010—2022年)明显改善。(2) RSEI等级差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巴彦淖尔市西北部; 较差等级集中在东北部, 一般、良好等级主要位于南部的河套灌区; 优秀等级聚集分布在乌梁素海附近。(3) 利用Hurst指数、Sen和MK趋势分析表明, 在未来可能出现波动的区域占93.70%; 呈退化趋势的区域占35.20%。(4) 模型因子(NDVI、WET、NDBSI、LST)和以土地利用为主的社会经济因子作为研究区生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解释力在不断增强, 模型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交互后的解释力高于其与自然因子的耦合。
|
|
|
|
| 引用本文: |
|
叶博文1,2,3, 孙标1,2,3,,史小红1,2,3, 赵胜男1,2,3, 邹佳慧1,2,3, 姚卫泽1,2,3, 赵云靓1,2,3, 郭玉颖1,2,3,. 巴彦淖尔市生境质量长时序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4): 232-.
|
|
|
|
| 链接本文: |
| http://www.ecolsci.com/CN/Y2025/V44/I4/232 |
| [1] |
雷婕1, 许涵1,*, 李艳朋1, 陈洁1, 李善元2, 钟育飞2, 陈江2. 海南尖峰岭64 hm2次生林大样地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 |
| [2] |
李晓航1, 2, 龚建周1,*, 陈康林3, 孟斌2. 珠三角城市群景观破碎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地理探测[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3-. |
| [3] |
金艳霞1,2, 张进虎1,2,3, *, 张元恺4, 丁峰4. 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沙堆的地表结皮类型及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25-. |
| [4] |
李琳钰1, 黄晓军1,2,3,*, 闫茜1, 赵凯旭1, 包微1, 纪王迪1. 基于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的西安市热环境分异及其关系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37-. |
| [5] |
赵梦蕾*, 毛达, 姚正阳. 基于多出行模式的新乡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5): 47-. |
| [6] |
于谨磊1, 姚思鹏2,*, 饶利华2, 杨俊2, 付适1, 文帅龙1, 何虎1, 陈浩东1, 3, 于学伟2, 毛志刚1,*. 杭州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5): 56-. |
| [7] |
李文峰1, 李影芝1, 彭文艺2, 李超3,*. 云南省不同气候带的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5): 66-. |
| [8] |
杨玉筝1, 刘艺璇1, 郭先华1,2,*, 尹锴3, 张子薇1, 詹惠文1, 刘倩辰1. 云南咖啡种植产业空间分布及影响要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75-. |
| [9] |
李翘楚1,2, 拉多1,2,*, 王昌萍2. 雅鲁藏布江中游米林地区河谷植物群落构建及其驱动因素[J]. 生态科学, 2025, 44(5): 85-. |
| [10] |
包金美1, 2, 陈法霖2, 张静1, 杨龙超1, 王立志1, 刘波1, 张全艳1, 王芸1,*. 土壤碳氮磷转化关键水解酶动力学特征测定方法优化[J]. 生态科学, 2025, 44(5): 97-. |
| [11] |
寻雅雯, 苏常红*.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09-. |
| [12] |
李玮1, 汪军2,3, 徐汝民2,3, 杜世州1, *, 乔玉强1, 陈欢1, 赵竹. 污泥生物炭对砂姜黑土—黑麦草系统重金属富集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21-. |
| [13] |
乌英嘎1,2, 董霁红1,*, 周瑞平3. 内蒙古补连塔矿区采煤沉陷地土地生态脆弱性演变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31-. |
| [14] |
江梁正1, 区又君1, 李俊伟1,*, 胡瑞萍2, 李婷1, 李加儿1, 黄洪辉1, 齐占会1, 冯元泰1. 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池塘养殖系统氮磷收支及养殖效益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42-. |
| [15] |
陈欣1, 黄孟秋1, 周晓慧1, 江俊涟1, 刘溢1, 王吉鹏4, 李景吉1,2,3,*. 亲本来源和镉添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萌发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