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方雪纯1, 刘蕾1,2,*, 周国逸1,2, 李琳3, 韩诗慧1#br# |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 210044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研究院, 南京 210044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44
|
|
|
摘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我国南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南方两种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磷脂脂肪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 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我国南方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不显著, 但两种林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现为常绿阔叶林的真菌含量(36.315 nmol·g–1)显著高于常绿针叶林的真菌含量(27.802 nmol·g–1)。同时, 两种林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均表现为: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此外, 常绿阔叶林的乔木层香农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显著高于常绿针叶林(P<0.05), 而常绿针叶林的灌木层优势度指数则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P<0.05)。两种林型的真菌生物量均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及总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此外, 常绿针叶林的真菌生物量还与有效钾、铵态氮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
|
[1] |
张文文1,2, 李俊伟2, 李婷2, 朱长波2, 张博2, 苏家齐2, 陈素文2,*. 紫外线照射培养用水对海萝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 |
[2] |
唐勇波1,*, 丰娟2,龚国勇2, 彭涛3. 非负矩阵分解的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 生态科学, 2025, 44(3): 63-. |
[3] |
刘延国1, 李景吉2, 邹强3,*,逯亚峰3. 地形急变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12-. |
[4] |
李金桓1,2,3, 刘守江1,2,3,*, 余宇首1, 王自豪1,2, 陈曦1,2. 安宁河谷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及点格局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35-. |
[5] |
葛晓敏, 周旭, 陈水飞, 胡亚萍, 郑笑, 丁晖*.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养分归还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61-. |
[6] |
姜晓彤1, 徐智广1, 刘婷2, 严芳1,*. 温度和硝氮浓度对漂浮型铜藻的生理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69-. |
[7] |
李金婕1, 陈扬1, 和育超2,*, 张彩彩1,3,*, 黄志旁1,3,4. 镰果杜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78-. |
[8] |
马智媛1, 祝明建1,*, 栾博2. 基于ESV和电路理论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网络搭建[J]. 生态科学, 2025, 44(3): 8-. |
[9] |
曾怡娟1, 向昆仑2,*, 王刚3, 张柳红4, 李俊杰5, 邓玉娇2, 徐杰2. 2000—2021年广东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3): 74-. |
[10] |
祁闻1,2,3, 陈克龙2,3,*, 李琳2,3, 李炎坤1,2. 模拟增温对青海湖高山嵩草夏季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97-. |
[11] |
刘艺璇1, 杨玉筝1, 黄浩1, 郭先华1,2,*, 詹惠文1, 张子薇1, 刘倩辰1. 基于FLUS模型的大理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模拟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3): 212-. |
[12] |
罗赵慧1, 2, 王一超1, 2, 朱璐平1, 2, 张晓君1, 2, 裴金铃1, 2, 杨晓1, 2, 王欣1, 2, . 粤港澳大湾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3): 40-. |
[13] |
张蔷1,2, 李令军1,2,*, 鹿海峰1,2, 刘保献1,2, 赵文慧1,2, 李琪1,2, 秦丽欢1,2, .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北京城市绿地动态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3): 51-. |
[14] |
刘杰1,3, 汲玉河2,3,*, 周梦子2,3, 周广胜2,3, 李成龙1,3. 基于TEM的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J]. 生态科学, 2025, 44(3): 95-. |
[15] |
于童洲1, 周立业1, 徐振朋2, 温校一1, 安海波1, *. 不同施氮水平对饲用燕麦产量和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0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