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 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生态科学
  研究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粤港澳大湾区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张良奎1,2,3, 林雅君1,2,3, 向晨晖1,2,4, 黄亚东1,2,4,5, 郑传阳1,2,4,5, 宋星宇1,2,4,5,*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
2. 三亚海洋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 三亚 57200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广州 511458
5. 中国科学院南沙海洋生态环境实验站, 广州 510301
全文: PDF (4242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2019年7月和2020年12月对粤港澳大湾区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潜在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夏季和冬季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151 种和146 种, 群落主要以硅藻为主, 甲藻次之。夏季浮游植物表底层平均丰度(13.75 ± 3.98)×104 个L-1高于冬季平均丰度(3.17 ± 0.30)×104 个L-1, 而夏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表底层平均值, 分别为(2.36 ± 0.23)和(0.61 ± 0.06)低于冬季平均值, 分别为(3.65 ± 0.12)和(0.85 ± 0.02)。优势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 夏季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 冬季优势种为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 var.sulcata)、舟形藻(Naviculas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p.)。典范对应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综合结果表明, 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丰度与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其他主要影响因子还包括盐度、营养盐和混浊度。大湾区浮游植物群落在夏季和冬季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这与季风、珠江径流、陆源排放等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密切相关。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张良奎1
2
3
林雅君1
2
3
向晨晖1
2
4
黄亚东1
2
4
5
郑传阳1
2
4
5
宋星宇1
2
4
5
*
    
引用本文:   
张良奎1,2,3, 林雅君1,2,3, 向晨晖1,2,4, 黄亚东1,2,4,5, 郑传阳1,2,4,5, 宋星宇1,2,4,5,*. 粤港澳大湾区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生态科学, 2024, 43(4): 1-.
链接本文:  
 http://www.ecolsci.com/CN/Y2024/V43/I4/1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