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生态科学
  研究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基于遥感影像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胡晓杰1, 陈灼康2, 莫罗坚2, 严朝东2, 王卫3, 罗晓莹1,*
1. 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韶关 512005
2. 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东莞 523106
3. 韶关学院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 韶关 512005
全文: PDF (8055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格局优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经营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无人机遥感影像和DEM为基础数据, 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所选取的不同景观指数进行计算, 分析了丹霞山森林景观的类型、格局特征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 1)从类型水平指数来看, 丹霞山森林景观类型以天然林为主, 占总面积的78.42%, 表现出较高的集中连片性; 2)从景观水平指数来看, 丹霞山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 而蔓延度指数和连通度指数则较高, 分别为77.85和99.97, 表明景观以少数大面积的斑块为主, 斑块间连接密切, 自然连通度高; 3)从功能分区景观格局和地形分异规律来看, 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农田、人工林、裸地、居民地、人工水体和自然水体六类森林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较低(60—150 m)、坡度平缓(0—5°)、无坡向的实验区内; 灌木、草地、天然林和裸岩四类森林景观则较均衡的分布于海拔60—350 m的各级坡度和坡向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综上所述, 丹霞山森林景观保持完好, 破碎化程度较低, 人为活动干扰较少, 斑块之间物质、能量和物种交换的潜力较大。应建立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 长期、准确的跟踪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为维持丹霞山森林景观的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胡晓杰1
陈灼康2
莫罗坚2
严朝东2
王卫3
罗晓莹1
*
    
引用本文:   
胡晓杰1, 陈灼康2, 莫罗坚2, 严朝东2, 王卫3, 罗晓莹1,*. 基于遥感影像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55-.
链接本文:  
 http://www.ecolsci.com/CN/Y2023/V42/I2/155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