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岭保护区石坑崆花岗岩风化壳理化特征与环境分析 |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070 |
|
|
摘要 为获取南岭生态保护区花岗岩风化壳的基础数据, 开展了野外实地考察, 并初步选取石坑崆海拔1750 m 处的一个剖面采样, 室内进行色度、pH 值、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花岗岩风化壳发育较薄, 风化残余物质地较粗, 矿物组成以石英、正长石等抗风化能力较强的浅色矿物为主, 总体风化程度较低。样品的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分别为69.09—81.14、0.86—9.42 和12.1—23.23, 颜色以黄白为主。pH 值在4.42—4.74 之间, 均为酸性。化学元素含量相对母岩发生淋失或富集, 如轻稀土明显富集, 重稀土发生亏损。从剖面纵向变化看, 多数元素的丰度呈现顶、底部高, 中间低的特征, 与a*、b*值的变化基本对应; Si 等少数元素与L*的变化对应, 但与其他元素呈完全相反的趋势; pH 值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综合分析认为, 当地凉湿的气候环境、良好的植被覆盖状况等, 是导致岩石风化速率慢、成土程度低的主要因素; 特有的自然环境下, 风化壳中的化学元素一方面随水介质向下迁移, 一方面因较强的生物作用而向上迁移, 同时不同元素对介质pH 值敏感度也存在差异, 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不同活动性的元素在剖面纵向分布上发生了分异。
|
|
关键词 :
花岗岩风化壳,
理化特征,
石坑崆,
南岭
|
|
[1] |
宗天韵, 周玮莹, 周平. 南岭山地1968到2015年降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2): 182-190. |
[2] |
蔡玉生, 龚粤宁, 卢学理, 肖治术, 王新财. 南岭森林哺乳动物多样性的红外相机监测[J]. 生态科学, 2016, 35(2): 57-61. |
[3] |
陈仁利, 龚粤宁, 杨怀, 谢国光, 顾茂彬. 雨雪冰冻灾害后南岭凤蝶多样性恢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2): 82-86. |
[4] |
林媚珍, 冯荣光, 刘妍, 谢国文, 纪少婷. 基于DEM 的森林景观空间分布分析[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073-1079. |
[5] |
毕肖峰1, 彭华贵2, 黄忠良3*, 曹洪麟4. 南岭大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J]. , 2005, 24(2): 113-1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