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青土湖水面形成过程的荒漠植物群落演替 |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与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兰州 730070 |  
						|  |  
					
						| 
								
									| 
											
                        					 
												
													
													    |  |  
													    | 摘要 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 多年的青土湖, 对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过人工输水后3 年的定位观测, 分析青土湖的人工水域区群落组成、结构变化和环境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植物群落空间分布依水源呈现草甸-盐化草甸-荒漠三个梯度层, 近水区为白刺群丛和芦苇群丛, 向外是戟叶鹅绒藤群丛, 再向外是沙蒿和一年生植物群丛。植物群落结构表现为密度增加和不同空间区的植物生活型变化。在距水面0-50m 的地下芽植物芦苇数量激增, 而距水面250-300 m 之间, 则是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较大。青土湖输水引起植物群落演替不仅决定于原生群落类型, 而且受地下水位和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影响, 在短期内形成依水的空间隐域植被梯度, 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配置的多向演替。植物群落的时间演替序列为荒漠→草甸, 而空间演替序列为荒漠→盐化草甸→草甸。 |  |  
															| 关键词 :
																																																																青土湖, 
																																																																	输水, 
																																																																	植物群落, 
																																																																	演替 |  
															|  |  
													
														
															| 
																																																																																																										
																					| [1] | 李小芳, 张朝晖, 王智慧.  苔藓植物群落在重庆小寨天坑垂直梯度上的分布规律[J]. 生态科学, 2020, 39(2): 18-. |  
																					| [2] | 武亚楠, 王宇, 张振明.  黄河三角洲潮沟形态特征对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1): 33-. |  
																					| [3] | 王慧玲, 吐尔逊·哈斯木.  生态输水前后台特玛湖生态环境变化探究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 39(1): 93-. |  
																					| [4] | 魏楠, 赵凌平*, 谭世图, 赵芙蓉. 草地灌丛化研究进展 [J]. 生态科学, 2019, 38(6): 208-. |  
																					| [5] | 李艳琼, 沈育伊, 黄玉清, 徐广平, 蒲高忠, 何成新, 王新桂, 莫凌.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分布差异与微生物活性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4): 24-34. |  
																					| [6] | 潘鸿, 杨扬, 唐宇宏. 惠州沙田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演替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4): 154-159. |  
																					| [7] | 庞嘉鹏, 王智慧, 张朝晖. 喀斯特白云岩石漠化区域不同生境条件下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及演替模式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3): 59-66. |  
																					| [8] | 宋光满, 韩涛涛, 洪岚, 张玲玲, 李晓波, 任海. 演替过程中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2): 207-213. |  
																					| [9] | 珊丹, 何京丽, 刘艳萍, 梁占岐, 荣浩. 草原矿区排土场恢复重建人工植被变化[J]. 生态科学, 2017, 36(2): 57-62. |  
																					| [10] | 徐华林, 袁天天, 王蕾, 关开朗, 廖文波. 广东内伶仃岛台湾相思群落在15 年间的演替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4): 12-22. |  
																					| [11] | 公慧珍, 李升峰. 江苏东台滩涂垦区植物群落演替及多样性梯度变化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6): 16-21. |  
																					| [12] | 代雪玲, 董治宝, 蔺菊明, 赵庭伟, 吴翠霞, 党晶晶, 何凯俊, 谢建平.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J]. 生态科学, 2015, 34(5): 129-134. |  
																					| [13] | 刘加珍, 李卫卫, 陈永金, 刘亚琦, 徐梦辰, 王成祥.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盐影响下灌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5): 135-141. |  
																					| [14] | 代冬雪, 旭日, 徐兴良, 王迎红. 西藏纳木错高寒草原豆科与非豆科优势植物群落碳氮储量及收支的对比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5): 29-37. |  
																					| [15] | 陈雷, 孙冰, 谭广文, 李子华, 陈勇, 黄应锋, 廖绍波. 广州公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5): 38-4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