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亚热带六种典型人工林碳收支研究 |
1.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州 510520
2.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 510642
3. 广州市白水寨森林公园管理处, 广州 511300 |
|
|
摘要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有效整合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地表过程、植被冠层过程、植被物候和植被动态,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碳收支情况。在采集研究区域气象数据、植被功能型和光合参数、叶面积指数、各植被类型枯落物月分解比例、土壤参数的基础上,运用IBIS 模型对广州市六种林分的总生产力(GPP)、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E)进行了预测,结合每种林分碳储量、年固碳量的野外实测数据,对模型的运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阔叶林的GPP 和NPP 均高于针叶林;从时间序列来看,NPP 和NEE 月变化数据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而夏季较少,这可能与夏季的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高有关。该研究有助于理解位于南亚热带植被的碳动态规律。
|
|
关键词 :
IBIS 模型,
森林生态系统,
碳收支,
总生产力,
净生产力,
呼吸
|
|
[1] |
丁俊霞, 陈克龙, 崔航, 巴丁求英, 周贵尧, 金彦香. 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干扰[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 |
[2] |
林雯, 李聪颖, 周平*. 广州城市森林六种典型林分碳积累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6): 74-. |
[3] |
裴男才, 陈步峰, 史欣.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动植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概况[J]. 生态科学, 2018, 37(5): 191-194. |
[4] |
范洪旺, 滕臻, 许克福. 城市绿地土壤呼吸研究综述[J]. 生态科学, 2018, 37(5): 210-216. |
[5] |
张克胜, 尚晴, 刘彦春,韩艳婷, 马远超, 管勇, 琚煜熙. 中国不同气候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J]. 生态科学, 2017, 36(6): 49-56. |
[6] |
郑威, 何峰, 谭一波, 申文辉. 两种石漠化区退耕林型的土壤呼吸及模型模拟[J]. 生态科学, 2017, 36(5): 138-143. |
[7] |
申文辉, 郑威, 何琴飞, 何峰. 桂西南石漠化区蚬木林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研究[J]. 生态科学, 2017, 36(2): 82-86. |
[8] |
张鹏, 胡宜刚, 黄磊, 赵洋, 虎瑞, 刘美玲. 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6, 35(4): 91-96. |
[9] |
李熙萌, 杨琼, 李征珍, 刘海鸥 冯金朝.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片呼吸作用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16, 35(3): 29-36. |
[10] |
周晨霓, 马和平, 郭其强. 西藏色季拉山天然林分土壤呼吸组分量化分离及季节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15, 34(4): 57-63. |
[11] |
郭仲军, 黄继红, 路兴慧, 王计平, 臧润国. 基于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新疆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J]. 生态科学, 2015, 34(4): 118-124. |
[12] |
陈仁利, 龚粤宁, 杨怀, 谢国光, 顾茂彬. 雨雪冰冻灾害后南岭凤蝶多样性恢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2): 82-86. |
[13] |
刘晓培1, 张饮江1,2*, 李岩1, 董悦1, 易冕1, 文晓峰1. 不同盐度对苦草生理特征的影响[J]. , 2012, 31(6): 606-612. |
[14] |
张佩霞1,2, 范桑桑1, 侯长谋3, 胡成志4, 任海1. 广东省鹤山市林业生态规划研究[J]. , 2012, 31(5): 488-493. |
[15] |
胡碧燕, 徐颂军*, 叶剑芬.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 2007, 26(3): 237-24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