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扰动对三种典型藻类生长的影响 |  
					|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长沙 410128;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
 |  
						|  |  
					
						| 
								
									| 
											
                        					 
												
													
													    |  |  
													    | 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研究不同扰动条件对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gii)、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菱形藻(Nitzschia sp. )三种藻在对数时期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pH≤8.3 碳源充足的时候, 扰动本身对蓝藻和绿藻生长影响不大, 仅在扰动速度为0.1 m·s–1 的时候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对硅藻在0.2 m·s–1 和0.5 m·s–1 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pH>8.3 碳源不足的时候, 扰动速度为0.5 m·s–1 扰动下三种藻生长均加快, 增加碳源是扰动有利于藻类生长的原因 之一。水动力因素本身对蓝藻生长的影响不大, 而水动力降低引起的其他因素改变可能是导致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诱因。
 |  |  
															| 关键词 :
																																																																扰动, 
																																																																	流速, 
																																																																	碳源, 
																																																																	生长 |  
															|  |  
													
														
															| 
																																																																																																										
																					| [1] | 罗佳, 田育新, 王育坚, 周小玲, 牛艳东, 刘红军, 丁小慧.  模拟大气硫酸铵污染对香樟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44-. |  
																					| [2] | 谭淑娟, 李婷, 余素睿, 蔡水花, 叶万辉, 沈浩.  光照强度对8种红树植物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39-. |  
																					| [3] | 王立志, 董彬, 宋红丽, 李宝, 安娟. 衰亡期黑藻与生长期菹草交替生长对水体磷迁移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60-. |  
																					| [4] | 李俊伟, 胡瑞萍, 郭永坚, 陈素文, 朱长波, 颉晓勇, 张文文, 陈振国. 光裸方格星虫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氮磷物质释放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9, 38(5): 8-. |  
																					| [5] | 郑伟, 栾志慧, 张红香, 黄迎新,周道玮. 光照强度与埋深对外来植物曼陀罗幼苗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9, 38(5): 30-. |  
																					| [6] | 周亮, 王秀丽, 林娴慧, 刘可鑫, 卢昌义. 拉关木小苗在白骨壤林内及林缘生长实验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4): 1-6. |  
																					| [7] | 周清,  舒宪,  王钰婷,  李明浩,  汤才国,  倪军,  赵薇薇,   黄胜威,. 一株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3): 64-70. |  
																					| [8] | 杨平, 刘青松, 石广辉, 李华, 董宏标, 段亚飞, 张家松. 稻壳作为缓释碳源及载体的改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2): 112-118. |  
																					| [9] | 蔡卓平, 刘伟杰, 段舜山. 重金属Zn2+胁迫下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生理响应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2): 176-181. |  
																					| [10] | 段振渊, 时磊.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部分食果脊椎动物口宽和刺山柑果实大小和形状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19, 38(2): 45-50. |  
																					| [11] | 解亚鑫, 林明献, 许涵, 王中清, 李意德. 长脐红豆幼苗生长对不同土壤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反馈[J]. 生态科学, 2019, 38(2): 56-66. |  
																					| [12] | 周妍妍, 郭晓娟, 邹明亮, 陈冠光, 郭建军, 岳东霞. 基于扰动指数的天水南部植被扰动时空序列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02-110. |  
																					| [13] | 黄国伟, 杨杉, 李振芳, 陈华超, 徐红梅, 张新叶. 不同水分梯度下楸树苗期生长及光合特征比较[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30-136. |  
																					| [14] | 潘雁红, 田新立, 李伟成. 3种林下灌木竹种地上竞争的可塑性响应[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52-158. |  
																					| [15] | 李金金, 张健, 余俊里, 汤智群, 王春子, 张丹桔. 外源添加巨桉两种挥发性化合物对受体植物萌发、生长及四种生理指标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6): 9-19. |  |  
											 
											 |  |  |